近日因着电视剧《来不及说我爱你》,好奇地拜读了原创作者的《碧甃沉》,惊叹于作者文笔之细腻,描写之精妙。也实在是被静琬与沛林的种种感怀在胸,忍不住也想念叨个几句。
首先,且述沛林吧。这恐怕是我迄今为止最为钟爱的故事男主了。之前看到的无论是电视、电影抑或是小说,不是过分琼瑶式的“咆哮哥”,就是儒雅却孱弱的“白面书生”,说白了就是不痛快。可是沛林不同,如此的鲜活、如此的血性男儿,我真的沉醉了。纵使他被人定上“乱世枭雄”的标签依然让我感觉到我见犹怜。电视中的慕容沣过于的美好,可似乎因为爱屋及乌的关系也挺动人的。可说实在的,我更高看书中的慕容,他的睿智、他的冲动、他的愤怒、他的哀切,每一分每一毫都牵动着我心深处某个敏感的神经,读来真是欲罢不能。是不是真的见证了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句真言呢?有人说,沛林太自私。我同意,他不是一个绅士,甚至可以说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旧军阀,可就是那份“舍我其谁”的豪情,就是那份“你只能嫁给我,我要你嫁给我”的冲动,就是那份“我遇上你,那样迟”的愁怨是那样的撩人。那种炙热如火的灼烈与痛快是那样让人神往。所以,静琬注定要爱上他,一辈子。
可是我也并不是要全然地盛赞慕容沣,至少他的一两个举止我至今无法理解:那样的渴望天下,怎能将驻军将士抛出脑后,怎能抛下前线的水深火热而只为了见她一面?是的慕容爱静琬,人所共知,可是他有着狼一般的野心,如何可以儿女情长。小说中的慕容也许还只是顺便,电视中的慕容却是真切地不理智,什么叫“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作为主帅难道可以如此漠视满目疮痍吗?怎么可以抛下千钧一发的战事不理,任由手下将领急得好似热锅上的蚂蚁。慕容爱静琬是凸显了,可是在那一刻他也只配当个情种了,丝毫见不得半点戎马豪情。这是我对沛林的一大失望。第二次恐怕就是他与静琬撇清关系而与程瑾之结合,那一场我的心与静琬一样悲凉。也许你可以认为这是“大丈夫何患无妻”,也许你以为这不过是忍辱负重的权宜之计,而我却瞥见了他的怯懦。难道没有这层裙带关系慕容当真就无法权倾天下了吗?难道没有程家的庇佑他真的就可能折翅而终了吗?我不同意,我心中的慕容应该在怒斥何叙安后好生思量今后的脚步。他可以在初掌帅印时那样沉得住气,眼下难道就不能暂且止了这硝烟战事,他可以在生死存亡时还有心顾忌儿女柔情又怎能说此番是迫不得已的苦。其三,是他威胁要让静琬的父母为她陪葬,就算是句气话,我依然觉得这个人很陌生,他再不是那个“我背你一辈子”的依靠,他再没有“我要给你全天下女人都仰慕的幸福”的伟岸,他只是一头困兽,空有一腔“玉石俱焚”的莽撞,所以他最终毁了静琬,也毁了自己。
再来,是静琬。尽管她温婉,颇有大家之风。我却不怎么待见她。且不论她种种行事是否理性,也不言她是否对得起高堂家严,单是她的爱就并不见得有多伟大。我承认佩服她只身前往承州营救许建璋,我也为她果敢“去锦绣华衣赴前程”而暗暗叫好,可是我依然没有多少的钟爱她。是因为《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形象曾经是那样深入我心吗?我始终觉得人可以爱得轰轰烈烈,也可以爱得云淡风轻,但是真爱一世恐怕也只一人。这流转于建璋、慕容与信之之间的爱太飘摇,就好似即将燃尽的红烛,风一吹就会陷入无尽的黑暗。静琬的爱那样的脆弱!面对慕容强大的浪漫攻势,她犹豫了,在爱情的十字路口徘徊,她终于舍下了青梅竹马的曾经远赴前线去追逐自己的幸福。她其实很早就已移情了,只是不愿相信,否则她不会气急地说:“是啊,非亲非故,人家凭什么救你?你心中不痛快,干嘛不干脆说出来”,对于这句话我始终觉得静琬是在害怕的,她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与建璋解释一切,真的是因为事情复杂到一时半会儿难以言明的地步吗?还是她本能地就不想承认,也不愿承认她已经不爱建璋了。她其实不想撇清自己与慕容的关系,或者说她也知道根本就撇不清,所以她选择了沉默,让建璋一个人懊悔自己的小气。而对于后来慕容的作为,她悲愤继而怨恨,她已经忘了慕容的选择从来就是天下的。“难道六少可以为了静琬放弃这半壁江山?”在那时,她就已经知道他是一个家国天下的人,如何可以寄希望于一句“我有了你的孩子”就能让眼前的人有丝毫的动摇。所以说,其实她不懂慕容。
作者笔下的人物:沛林、静琬、瑾之、建璋、信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每个人皆没有圣人的光环,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又爱又恨之间编织起来的故事却这样真切地让人感动着,仿佛小说的名字一般唯美、沉重又给予人遐想的空间。其实来不及的不是说“我爱你”,而是体味和感受“我爱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想这故事中的众人恐怕也大抵如此,如果一切可以重来静琬终究还是会恋上慕容的吧,而慕容终究还是会因为“不得已”而负了静琬,瑾之终究还是难逃一世孤灯的宿命,因为他们毕竟是这样一群人,一群和我们一样的人,即使时代异世,心却还是一样的沉浮!
欢迎光临 匪我思存官网 (http://bbs.feiwosicu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