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74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析] 老者看《碧甃沉》——老式的异想天开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UID
557338
积分
415
威望
598 ❤
匪币
626 枚
好感
26 ℃
贡献
26 ❀
精华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4:47:19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分享到:
匪者向我们讲述的这个烽火年代的爱情故事使我们又开始那个千年不变的老问题“爱江山还是爱美人?”而这个问题要从男人方面回答自古是“意欲兼得实为难也”;女性的回答则颇多为感性,“江山于我有何用?我只要你,这个人!”那么这种人性千年万年的矛盾,无论社会科技如何之发展,有多少前车之鉴,故事始终会一次次雷同,历史会一次次重复。
匪者所述的故事置于一种超越历史的虚拟环境,但不知为何总让人觉得有张学良和赵四的影子。然而匪者不改其独有的任性,让慕容和静婉都那么执着于自我的感性而超脱外在的客观环境,让那种彻底的表象似悲剧上演到底。其实人生妙的就是那种复杂和变换不测,命运给人带来的多是无奈。真正的悲剧往往是那种怎样也抗不过命,一切的一切都只怨情深缘浅,一旦错过就是那一辈子的事情。不得不承认近年匪者的作品愈来愈冷静,直到看到《海上繁花》时就真的觉得匪者大了,日趋的成熟让她困惑于生和死的悲剧是不是大不幸,难道那大不幸只源于那个恶人和可恨之人吗?
言归正文《碧甃沉》中的人物。看了《来不及说我爱你》中腹黑版慕容沣,不得不说匪者在《碧甃沉》中的慕容创造得更为成功。然而笔者不得不说匪者对人物定位的局限性,过于感性和小气。象慕容这种志于天下的英雄或枭雄人物,一般的儿女情长的爱情本就是他人生的插曲,那种刻骨铭心的爱自然要与其大志相附,然而爱情的升华必是超然与婚姻的局限。当然这是笔者认为的爱情,可能落于俗套,但这颇符合中国女性长久以来的美德观念。静婉抛家舍国奔赴战场投入慕容的怀抱本应舍弃对传统幸福婚姻的梦想,虽然她并非权势人家的闺秀,但也是巨贾之家留洋归来的新女性,这种将自己义无反顾的投奔于硝烟的壮举往往已是脱离明媒正娶的引子,静婉如此聪慧的人怎能不知?也许是慕容后来拿来的两纸婚书让静婉多了些念想,这也许是慕容命运中走错的第一步,女人不可救药的弱点吧。
说说那个制造整个悲剧的幕后操纵者何叙安,此人既然是幕僚也就是师爷,必然是个老谋稳妥之人,必是要想出万全之策而不置慕容于不义之人。他为何不主动晓之与义动之与情地影响静婉,让当事者自愿而退呢?再者前面铺垫的那么好,军中之人都很敬仰静婉,我想静婉的魅力不会只对于严世昌这个小人物而只铺垫于后来放静婉于生路。这种国家大义面前静婉哪有不从之理?
再有最后的行刺事件,如若真是手下擅自做主而为,那慕容的江山可谓险矣!更何况江山已定,必是各方权势力量守衡而至,静婉并不在这诸多的关系利害平衡之中,作为牵制程家固有势力,静婉绝对是新一轮势力的最佳人选,怎能就如此被暗杀?所以这个结尾实在是个理想式悲剧,真正的悲情是时过境迁,静婉若第三次让位义走他乡(第一次挨枪舍命保慕容新权在握,第二次弃家舍国投奔“危难弱势”中的慕容),随着命运戏弄人,程信之那宽容恬静式无畏的爱才让静婉体会爱的真谛,慕容也已然是过往云烟了。其实女人会感性地坚持,但一旦决定确是比男人还来的坚决,彻底。静婉是那种知性的义女,爱过英雄,不代表要一生一世只爱英雄。相反,慕容就是那悲情英雄,他霸气地认为只要心不变,形式有何重要?为何二者不可得兼?女人为何如此在意这种名份就像女人不能苟同男人为何如此在意江山一样。
当然,若是再要些黑暗和悲情,命运很可能逆转,静婉舍命与慕容三次就绝不会有第四次,既然嫁于程家(另一股政治势力),静婉和程信之的归来又何尝不能解释成一种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美国式民主政治和旧封建军阀的冲突呢?^_^,匪者和匪帮必然要不愤笔者这种不拘于小言情的剧情。但既然此故事已吸引笔者两晚不曾安睡,思前想后,还是想写下那所想的,就当是我们共同探讨人生吧。更何况此故事已有出电视剧的可能,更希望它能胜过琼瑶式的小言情,既然是写江山和政治,就岂能如此之简而话之?其实直到第三部分(那个大转折),笔者都认为匪者写得很是成功,但后面静婉执意孤身逃亡让人颇对其大智大慧表示怀疑,一味地表现其孤勇了。至于那结尾更觉得小气了。
另外,程谨之是另外一个可用笔墨之人,但匪者显然不屑描写这种颇有“心计”的做大事的女人。其实也是受海外新思想灌输长大的新女性,焉能不知挑战无爱情的婚姻的难度?又如何会迂腐于旧式的媒约?她既同意这门婚事,不是家里逼的就是真心倾慕于慕容这种英雄男子。那么笔者更愿意把静婉定位成慕容的红颜知己,是定江山的义女子,而程谨之则是慕容助(筑)江山的另一位知己。至于后面要铲除苏樱定要完全加于谨之之罪就未免更觉牵强,恨苏樱参政的必是男人甚于女人吧。
曾很多年前看到一句话,很是感动 —— “大幸福与大悲痛同为一体.” 笔者更愿静婉的那次人生大转折是这样一句话。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Rank: 3Rank: 3

UID
557338
积分
415
威望
598 ❤
匪币
626 枚
好感
26 ℃
贡献
26 ❀
精华
0
沙发
发表于 2009-1-11 17:38:37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到:
只为赚点金币看《千山暮雪》才想起写书评的,但还是不得要领,估计是以发新帖数量为赚钱标准,而不是看字数。
其实匪大这样的年轻女子能写成琼瑶奶奶般的小言情已是不错,抱一下!

Rank: 3Rank: 3

UID
557338
积分
415
威望
598 ❤
匪币
626 枚
好感
26 ℃
贡献
26 ❀
精华
0
板凳
发表于 2009-1-12 17:30:02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到:
哈哈,看来把匪大和琼瑶奶奶比是个好的论题。虽然二者生活年代不同写出的文字当然有很大差别,但是这一老一少只言情不讲政治,弱化阶级矛盾就只能被归类为“小言”。不要那么不屑,琼瑶奶奶可是重量级言情小说的标杆人物(BENCHMARKING), 无论是从多产的量上,煽情的程度,以致对华语电视、电影的贡献上都绝无二人的。虽然前10年是日剧的天下,现是韩剧的天下,但都无法做到象琼瑶式的垄断,都出自一人之手,当然这也是娱乐事业初级阶段的表现。
其实我是很看好匪大的,文字优美,描写细腻,无论从《裂锦》还是到《海上繁花》故事性很强,书中人物的强烈个性和剧情的冲突性使得它们具有电视和电影的可塑性。但是那些配角男二,女二们的个性塑造偏弱,在书里如果你只想知道故事的结局是可以忽略的,但你要搬上荧幕,具体演绎推敲起来就发觉很是苍白无力,有时还可能是败笔。所以,既然要出电视剧,我还是更期待匪大自己来改编,即使改得面目全非,也会让人觉得是亲妈所生。

Rank: 3Rank: 3

UID
557338
积分
415
威望
598 ❤
匪币
626 枚
好感
26 ℃
贡献
26 ❀
精华
0
地板
发表于 2009-1-12 18:15:24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到:
哈,匪姑娘真是知心,就知道我是为挣钱而来呢!给我多加点哈,你那些大坑很贵。
最近金融危机,好空,买了你好多书,花了不少真银子呢,你可要奖励奖励我哦。
最近看韩剧的热情已退却,改回看书了。你的书虽是悲情,但其实是个好梦,看了不会沉重,太现实有时就是无解,累啊。
真不知你要如何编排《千山暮雪》,其实我最近对“二奶”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也在探讨男人的天性,似乎与生俱来的就希望有二奶,就算没二奶都想把大奶造就成二奶。倒是渡边淳一评《源氏物语》的《光源氏钟爱的女人们》(一男对18个不同年龄性格的女人)给了我很大启示,不妨推荐给匪姑娘了解下千年不变的男性吧。
至于我说的你那个小毛病,你慢慢改哈,否则这么年轻就都做好了,你老了干什么去呀?

Rank: 3Rank: 3

UID
557338
积分
415
威望
598 ❤
匪币
626 枚
好感
26 ℃
贡献
26 ❀
精华
0
5
发表于 2009-1-12 22:19:06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到:
原帖由 喜欢微笑 于 2009-1-12 18:57 发表
话说楼主应该阅历无数了吧~~都叫匪大匪姑娘了


不好意思,让你们见笑了,就喜欢扎在小姑娘堆里追个星啊,说个梦话什么的,总之一定要和白天人模狗样的完全不同为好,否则就真是人生苦短了。
男人看你一眼,你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要什么,你说这种阅历可喜吗?什么都知就无趣了。人为无知而痛苦,为有知而叹息!

Rank: 3Rank: 3

UID
557338
积分
415
威望
598 ❤
匪币
626 枚
好感
26 ℃
贡献
26 ❀
精华
0
6
发表于 2009-1-14 22:16:17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到:
[quote]原帖由 淼云 于 2009-1-14 11:39 发表
分析的超棒~~~~~~~~~~~~楼主应该是阅文无数了吧~~~~~~~~~~~~~~~

再阅文无数也赶不上你那超级想象力和叠加式逻辑。你害人不浅,就知道这种上网追看小说的后果就是:本准备好哭的,却要笑到肚痛。那个山啊雪的,看来是要夭折了,匪大搞不好要栽到你那套儿里。我呢也白写了这一大篇,赚了钱白白花在这个上面。

Rank: 3Rank: 3

UID
557338
积分
415
威望
598 ❤
匪币
626 枚
好感
26 ℃
贡献
26 ❀
精华
0
7
发表于 2009-1-15 16:00:40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到:
原帖由 喜欢微笑 于 2009-1-15 15:34 发表

楼主是传说中的火眼金睛么~太强大了~男人在你面前就象妖怪一样,无所遁形:victory:


那倒不是,这只是成功大奶所需的必备素质。

Rank: 3Rank: 3

UID
557338
积分
415
威望
598 ❤
匪币
626 枚
好感
26 ℃
贡献
26 ❀
精华
0
8
发表于 2009-4-13 16:22:30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到:
唉,最近无意间看到一本书《我和蒋介石的七年之痒——陈洁如回忆录》,其中对蒋为迎娶宋美玲登报否认与陈氏的婚约与在香堂前发毒誓的情节与《碧》真是不谋而合呀!这可能才是匪姑娘创作《碧》的原型吧?我是被前面那些柔情和霸气迷惑了,或是说我真的从心底愿接受张学良也不愿接受蒋这个枭雄,看他的东西很少。惭愧惭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匪我思存 ( 沪ICP备19015516号-1 )  

GMT+8, 2024-6-13 10:45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