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1-4-14
- 在线时间
- 43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9-27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126
- 主题
- 9
- 好友
- 0
- UID
- 529765
- 积分
- 134
- 威望
- 129 ❤
- 匪币
- 241 枚
- 好感
- 11 ℃
- 贡献
- 10 ❀
- 精华
- 0
|
11月7日,由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新世纪之声”《共和国赞歌》征文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永久的记忆·和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一起生活的日子》一书在这次征文中获金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傅铁山为该书的作者、朱德元帅的嫡孙朱和平颁发了奖杯和证书。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该书的作者朱和平同志。
" g* l/ s. ~7 E( b1 |$ P2 g3 p
( } ~; W, r6 J, y$ R朱和平1952年10月出生,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研究所所长,空军大校军街、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职称,著有多部军事学术专著。他出生后8 个月就被抱到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身边,是在全中国的小朋友共同敬重的“革命爷爷”的养育下长大成人的。通过他的回忆我们了解到,朱德同志不仅是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我军建军以来唯一的一位全军总司令,而且还是位慈祥、善良、严格、家教有方的好家长。本文分为《听元帅爷爷讲革命》和《随平民爷爷学做人》上、下两篇。我们先来看看朱德元帅是如何对朱和平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 k3 T4 C8 m; ^* A
: W0 y4 P/ `1 m: t& C8 G
取名“和平”寓意深 5 y8 z) g$ C( a1 v, C) M9 P% M
9 q! ~4 T8 S: S# T8 V
朱德元帅是中国共产党人中最早开始军事生涯的人,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他这一辈子打过多少仗谁也说不清。然而,他天性宽厚、平和,打仗并非他的“爱好”,他是为劳苦大众而战,为中华民族而战,他真正热爱的是和平!朱和平出生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在进行停战谈判,当朱德元帅得知自己又得了一个孙子时非常高兴,他说:“朝鲜战场正在进行和平谈判,就叫‘和平’吧!希望这孩子能成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的有用之才。”我们可以理解,这位戎马一生的革命老人为孙子取名“和平”,这其中寄托着老人对子孙后代的祝福、对和平的向往、对祖国未来的期望。看,对隔辈人的革命传统教育、理想教育从孩子一出生时便开始了。 5 _' I/ z4 Y( h( \2 v
6 t* `" ^+ K" @- c& m, U
解读“黄洋界”把老师请进家
" V( F3 f3 t0 J4 Y% v7 U7 K, K
3 d. _8 V7 P! L自幼守着这样一位元帅爷爷革命老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是朱和平所享受到的最大的“特殊待遇”。 0 F6 s) `% h6 A6 w1 d: z) v
! g# n; q9 ^" M& h" @
朱和平上小学五年级时,语文课本上有一首毛主席词《西江月·井冈山》。当老师讲到“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句时,有同学问老师:“那时候红军有大炮吗?哪儿来的大炮呀?”老师一时也讲不清楚。下课后老师对朱和平说:和平,你爷爷当年是红军总司令,你回去问问他老人家,这“反围剿”、“炮声隆”是怎么回事?回家后,朱和平见爷爷很忙就没有去问。后来爷爷知道这事后就批评朱和平:“毛主席的诗词既是文学作品也是革命史。老师理解得怎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你把你的老师请来,我要和她谈一谈!”
- y- R! `8 \1 D3 V
; O, q6 F8 \5 q/ n* Y" R在一个周末,朱和平把老师请到了家里。令朱和平的老师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位“大家长”对自己这位“小老师”不仅很客气而且说话非常亲切。朱德元帅从桌子上拿起一本自己阅读的《毛主席诗词》,同老师谈了很久…… ) w- G9 f$ ^5 N- x
: t2 S" y9 a4 A' c) ~6 C7 x% ]; w原来,那黄洋界上击退敌军的大炮是朱德元帅1928年4月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时带上山的,是从镇压工农运动的刽子手许克祥手中缴获的。那是 1928年初,朱德元帅率领南昌起义军南下失败后余下的不足一千人,智取了湘南的宜章县城,随后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湘南起义。国民党军阀许克祥带6个团以坪石为大本营向宜章进攻,红军以少胜多,一鼓作气打到了许克祥的老巢。许克祥带着残兵败将仓惶逃命。这是我人民军队建军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朱德元帅回忆这次战斗高兴地说:“在坪石,把许克祥的后方仓库全部缴获,补充和武装自己,不仅得到了机关枪,而且得到了迫击炮和大炮。可以说,许克祥帮我们起了家!” 原来如此,朱和平和他的老师明白了,红军的大炮是敌人“送”的,所以才有了“黄洋界上炮声隆”。
% P# u" }" Z% R p% I0 \$ _- _/ W" b: }$ C: E9 c2 y' N! r; s0 h2 a2 O* n
爷爷的这番回忆与解读,不仅让朱和平受到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而且让他看到了爷爷的平易近人与过人的胆略、智慧,更在他幼小的心中埋下了这样的种子: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军队,还要有“大炮”——良好的武器装备。在战争年代,装备可以从敌人手里夺;在和平年代呢?如此“近水楼台”的革命传统家教,为他日后投身国防科研建功立业作了最好的铺垫。 . {4 v; ]! ^6 Z- G! `
: ^. E/ e! `9 e1 g; u6 U# ]我要当兵,爷爷怎么不高兴? / P3 `9 e2 G) U. O" _. n5 E* U
% C( h; L1 Z$ d% N( E N7 L3 p参军,是朱和平小时候的梦想。他中学毕业时正处在“十年动乱”的年代,朱德元帅被林彪、江青反党集团诬陷为一贯反对毛主席的“老军阀”、“黑司令”。受爷爷〃问题〃的牵连,朱和平与军营无缘,进一家工厂当了工人。 # ]* M5 }: `) d, ?
5 f7 t6 U2 M9 u1 H( a- w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相继垮台之后,朱和平的参军梦又复苏了。可令朱和平始料不及的是,当他高兴地说:“我要当兵”时,爷爷却持反对的态度: “当工人有什么不好?建设祖国,搞现代化建设,首先是工业现代化。好好的工作你不做,不想着怎样把眼前的事做好。总是想着去当兵,我看你是想当官吧?!” 朱和平想当兵的愿望非常强烈,他千方百计地力求说服爷爷、奶奶,经多次努力,他终于接到了入伍通知书。去部队报到之前,爷爷同他进行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 “我和你爸爸都是当兵的,你可以说是兵家出身了。你从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应该去连队锻炼锻炼,体会一下一个普通士兵生活的滋味。”“爷爷,您放心,您的孙子不会给您丢脸的”!“我希望你能继承我献身革命的思想,而不希望你追求有我这么高的地位……不要只想着当官,要做一个干实事、对社会有实际贡献的人。”“爷爷,我理解您的心情,我一定会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做起,踏踏实实地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听朱和平这么说,爷爷才有些高兴了:“将来的官也不好当了,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官兵之间的差别要缩小,在政治上和社会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这样我们社会才能发展,我们的事业才能胜利。”原来,这位“元帅爷爷”并非不愿让孙子当兵,只是担心他会走“捷径”。当见到朱和平所在部队的领导时,老人特别嘱咐说:“和平在你们部队当兵,你们一定要严格管理,可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孙子就放松对他的要求,那不利于他的成长!”老人还再一次告诫朱和平:“你在我的身边这么多年了,我没少给你讲部队的传统,你要在发扬光荣传统上作表率。你要记住,我军的传统不能丢!”看,面对已长大成人的朱和平,革命老人所特有的家庭教育仍在继续,真是一位负责任的好家长——老人的话是对所有的孩子说的啊! 1 e1 S) g% k; X+ M8 m/ U* Z
. ~" r9 }8 @+ u* A4 U( I下篇:随平民爷爷学做人 " Y" Q+ }9 f2 }& I, r" z+ [
# S% k- ?, p% J" H" ^0 w- H/ O' S
在本文的“上篇”中我们介绍了朱德元帅如何对朱和平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老人讲革命,这很自然,但那些红色往事毕竟离我们今天的生活很远了。然而您是否了解,这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功勋的革命老人其实离我们很近——他不仅是我们党、军队、共和国的高层领导者,而且同时是一位普通公民;他不仅以亲身经历向孙子讲革命,而且还言传身教教晚辈如何做人;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同样让自己的夫人以一位普通家长的身份去参加朱和平的家长会。正因为如此,朱和平著的《永久的记忆·和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一起生活的日子》一书第一版3万册一面世便销售一空,现已再版。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已不是少数。同时,很多爷爷奶奶给予隔辈人的爱达到了溺爱的程度。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让我们看看这位“总司令爷爷”是如何以平民之心疼爱、教育隔辈人的,这在今天很有现实意义。 t- r0 z! L8 c5 q+ ^% w
+ r, u9 p6 u8 _9 g6 R
不能享受不该享受的待遇
( n9 X/ X: X; ~) r
* w. x+ d& u, D/ W0 }7 N$ J7 k- w
0 F$ W! T* p6 h: R `% [; D在朱和平的记忆中,有两样东西是爷爷最喜爱的:一个是书,一个是土地。无论是住在中南海的西楼寓所还是住在玉泉山的4号楼,爷爷奶奶总要把住房附近的空地开垦出来,种上一些蔬菜、杂粮。这并非仅仅是爷爷的闲情逸趣。这通过耕耘劳作所得来的果实有着很现实的意义——减少开支,丰富餐桌。特别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们自己种的蔬菜杂粮对于度过那段艰苦的日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b' x9 t' [! t# F% f
% \6 K2 L" O$ ^8 y
朱和平记得,小时候住在中南海时,他家是个人口最多的大家庭,除了朱德元帅的亲孙子、亲外孙之外,还有许多孩子同他们生活在一起。吃饭时一张餐桌坐不下,要摆两张桌子。这些孩子都是谁呀?
8 Z' i, t; |* A( y4 P, X1 y P; q$ B4 t/ y. B- S. w: P) R" O4 W$ w
原来,朱德元帅年轻的时候,全家人节衣缩食,甚至举债供他念书求学;他参加革命以后,亲族都受到连累,在白色恐怖中屡遭迫害、备受煎熬。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德元帅没有忘记家乡的亲人们为支持自己、支持革命所付出的牺牲。为了尽自己的能力对亲人们有所报答,朱德元帅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让家乡亲族每家送一个年龄小的孩子来北京读书。这样既可以减轻亲人们的负担,又可以让这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人才。所有这些孩子的学费、生活费都是靠朱德元帅和夫人康克清的工资来支付的。因此,这样一个大家庭在中南海大院里也算是“困难户”了。但是朱德元帅从不接受组织上的补助,他不愿给尚不富裕的国家增添负担,他要尽自己的责任。看,这位革命老人就是以这种平民百姓的情义和普通公民对国家负责任的精神来对孙辈进行身教,教育他们如何做人的。不仅如此,朱德元帅对这些孩子们的要求也很严格,除了让两个年岁太小需要大人照顾的孩子暂时同自己住在一起之外,其他的孩子就在工作人员的住处找两间房子安顿下来,并要求他们尽快学会自理。他还常对这些孩子说:“接你们来北京是读书的,你们还没有为国家和民族做什么贡献,所以不能享受不该享受的待遇。”这样的言传身教给幼年朱和平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爷爷的辉煌历史只属于他老人家,自己的历史要靠自己写,一切都要凭自己的努力。
% [& R6 ]# H& j7 g
T- R' |4 [& w9 }要常想想农民伯伯 4 C) g* u" j. M- M
; `" i7 E- `1 e" S2 i朱德元帅家中在房前屋后栽瓜种豆,不仅是能够节省生活开支的“菜篮子”,而且还是教育子孙的课堂。 5 [- J0 d# G, S2 m/ \
, P$ k* D- Y* Q: r
朱和平记得自己从六七岁的时候起,爷爷奶奶就经常带着自己和那些哥哥姐姐们耕耘劳作,翻地、播种、除草、浇水、淘粪、施肥……样样都让孩子们学着干。特别是那些脏活儿、累活儿,爷爷奶奶从来不让工作人员代劳,总是把这些孩子召集起来,把铁锹、锄头、水桶等工具发给他们,手把手地教他们干。
: x; A% q( [! ~3 k" v" h9 @3 x) c/ l/ v/ U/ y" r3 z% H, T8 C9 V6 t4 X& M) v: v
那时朱和平放学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中的菜园子浇水。等他做完作业之后,奶奶总是带着他去菜园子里拔草、施肥,爷爷也经常在工作之余带着他去劳动。有一次劳动时太阳很毒,他流露出嫌脏怕热的情绪,爷爷就接过他手中的铁锹,一边挖地,一边对他说:“农民伯伯成年累月地这么干,他们怎么就不嫌脏不怕热?你想想吧!”由于精耕细作,朱德元帅家种的蔬菜、杂粮总是丰产丰收。每逢丰收之时爷爷奶奶总会请身边所有的工作人员“会餐”,与家人共同享受丰收的喜悦。他家种的“心里美”萝卜长得不错,每次收获的萝卜一时吃不了,奶奶就带着他们在院子里挖一个大坑,把一部分萝卜储存起来,再把一部分萝卜切成条、晒成干、腌成咸菜,以后慢慢吃。看,这位大首长家在生活中同平民百姓是一样的。这种平民作风对晚辈来说,本身就是一份好教材。年岁大些的家长朋友们一定还记得,“朱德的冬瓜”同当年战争年代“朱德的扁担”一样,都曾出现在新中国的新闻报道和学生课本之中。
( C s0 v9 u# _+ [7 f1 d) t. Y: }
6 w. {- X; J; G1 x8 @- ]7 g要好好学习不能搞特殊化 & z8 d9 t) t5 H
# y/ f& _3 c1 m! h& y1 j/ r, p朱德元帅和夫人康克清都担任着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朱德元帅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去视察工作,经常不在家,一走就是几个月,即使在北京,也常住在玉泉山办公,难得同家人见上一面。尽管如此,朱德元帅对孙辈的成长还是十分关心,尤其是关心学习情况。 2 p8 O1 L4 n9 t, f0 o
+ G& V# z" G$ O8 x4 B @( |2 w7 W
朱和平现在还保存着一个记录本,上面记录着他和那些哥哥姐姐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在校的表现、某月某日要开家长会、由谁去参加等等。 - M2 ?$ ^- ^* u7 |8 y$ j4 l5 R" F
' {% k) V7 K+ N. x朱和平刚上小学的时候,爷爷曾将他揽在怀里,抚摸着他的头说:“你要好好学习,学习好了才能有出息,才能当好革命的接班人。”当朱和平刚刚会写心得笔记时,在外地视察的爷爷就专门捎信给奶奶,让她给朱和平买一个印有“向雷锋同志学习”字样的笔记本,要求朱和平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并记录下来,写出总结和体会,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只要老人家在家中,无论多忙都要抽出空儿来检查朱和平的作业本和学习手册,如果哪一道题没做出来、哪个地方写得不好,他都能检查出来,那是肯定不会放过的。朱和平今天能够成为我军科研战线的领军人物,这与自幼爷爷对他的严格要求与训练所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分不开的。 $ C5 P" |0 L" y/ Q: H' W
. `% [$ B2 n3 m$ h
朱和平上小学时,奶奶曾多次参加他学校的家长会。她同其他同学的家长一样,坐在教室里听班主任老师讲话。如果老师表扬了朱和平,奶奶回到家就特别高兴;如果批评了朱和平,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朱和平谈话,要求他改正缺点,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 w! E- f3 o2 a% r
3 s$ l9 D) [* H J6 u3 V. [2 y7 Z6 i0 _由于学校离中南海比较远,朱德元帅家就同刘少奇、陈赓家合包了一辆三轮儿童车,由一位王师傅负责骑车送孩子们上下学。朱和平上小学四年级时的一个冬天,有一天风很大,看到王师傅蹬车那么吃力,朱和平和大一点的伙伴就下来帮王师傅推车,到家天都快黑了。当爷爷得知回来晚的原因后表扬了他,并问学校里坐儿童车的学生多不多。当得知多数学生都是乘公共汽车时爷爷说:“我们这不是搞特殊化吗?老百姓的孩子都能坐公共汽车上学,咱们怎么就不能呢?”几位家长一商量,都觉得这样影响不好,不能再坐了。第二天便给孩子们买了月票。难怪朱和平大校如此朴实无华,这反腐倡廉的教育他是自幼便开始接受了。/ {6 [$ h8 O' O
7 X9 B* s6 I& S* u p) M; v9 A[ 本帖最后由 逮珊珊 于 2008-3-9 14:4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