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百度百科看赵四小姐的条目,突然发现这么一段:
1929年3月,张学良时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后,给赵四小姐长途电话,问她能否到奉天(沈阳)来旅游,几天后,她电话回复,业已征得父母同意,准备应邀前往。于是,张学良就派陈副官赶至天津迎接,上路时,赵家全家人都曾赶到火车站送行,到沈阳后便安顿在北陵别墅。
尔后,赵庆华在报上发表声明。声明原文很短,除介绍家世后,便称:“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赵庆华随即声言自身惭愧,从此辞离仕途,退隐而居。
赵庆华此举,是有其高明构想之处,张赵两家父一辈、子一辈,素有往还,赵庆华夫妇该是了然张学良与女儿两情相悦之事。尽管他们欣喜张学良英雄少年,前途有为,可怎好让女儿许给已有家室的张学良,更何况其显要的身家呢。送女于私下,再绝情于公众,既断了有情人的退路,促其亲成,又挣得了门庭清白,不失身份,真假混淆,一举两得,真个高明良策。
此中思想,另有深意。适时,诸军阀凭借军力,争战不息。张学良主政东北奉系,赵庆华官任北洋政府,认亲与否,多有不便。赵庆华藉此急流勇退,可谓用心良苦,此举既可避免政争之嫌隙,落人口实,又可减免张学良恩怨之忧虑,任其放手作为。如此黑白分明,正似赵庆华其人的耿介、清廉。可怜天下父母心,赵庆华家事外扬,绝非盛怒下的单纯。
看完觉得其实尹爸也有这方面的考量。我姑娘现在么有后路了,你慕容看着办吧。可惜小6还是把静婉辜负了。悲催。另外这也是对许家的一番交代。不然尹家在当地怕是从此抬不起头。 其实张的原配夫人于凤至也是一个识大体、明事理、有貌又有才的女人。赵四小姐也一样。赵四小姐因为离家私奔,所以一直没有名分,对外只是张的秘书。说到这里,我认为静婉最愤怒的并非是要另娶,而是另娶之前先登报脱离关系侮辱她。她离家去国,舍命来寻他,战场上相伴左右,生死无惧。而现在一句权宜所纳,尊严尽失,不得不奋力抗争。但是,是否应该逃遁,值得商榷。她并未清楚的谋划自己的后路,只是一味想逃走,如果没遇见信之,估计最后的结局肯定是一尸两命。如果看赵四小姐的介绍,张被囚禁的时候,赵四小姐甘愿放弃美好富足的生活和幼子陪伴张。但是有没有人问过张愿不愿意过囚禁生活,即使是有赵四小姐的陪伴。我赞同倾城公主mm的分析,虽然现在6少逐了发妻另娶恶心死了全天下人。等到天下大局已定之后,小6必会着手收拾程家,那时候没有后台又聪慧的静婉是夫人的第一人选。何况要是静婉不走脱,她生下来的便是长子。她的身份一定更加稳固。只是她这样骄傲,这样宁折不弯,却不懂得保全自己,如果已经身死,还拿什么来骄傲。最后果然是小6和谨之两个,纵然是意难平,到底还是举案齐眉。即使自己被回忆一辈子又有什么用,她爱的人身边还是站着别人。我认为现实静婉中这样追求的人是有的,但是也是很少的。6少虽然如此渣,但是被塑造的很现实,现实中男人全这么渣。但是静婉这个形象却是非常理想化的。世上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人恐怕是没有的。温莎公爵近来也被爆出是同纳粹的不清不楚,被迫下野。童话终究是童话。 写完上一段的时候,突然觉得特别心灰。让已经被背叛的人,为了防止更大的伤害而委曲求全,尺蠖求伸。也许是比玉碎更辛苦的事。静婉不是谨之,不想要天下。所以。还是让静婉去寻信之吧。我爱信之!喵!! |